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2025年8月11日,由中国秦文研究会与书香中国北京坐标读书会主办,北京坐标公司与早间传媒承办的书香中国·北京坐标读书会“重现秦篆风华—秦七刻石复原写本”专场活动在北京嘉泰国际大厦成功举办,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李少青应邀出席,现场发言并赠送书法作品。
读书会专场活动一开始,由北京坐标总裁李凤兰领读了习关于文化强国的重要讲话并解读创办读书会的初衷和使命。
随后,现场播放视频介绍了参与研究复原秦七刻石写本的专家以及复原写本的核心成果。
秦七刻石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记载其功绩,刻有七块石,分别为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碣石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秦始皇七刻石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既是“书同文”这一伟大壮举的历史见证,又是统一全国的纪功丰碑和治理天下的政治宣言,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和大自然风雨剥蚀,这些刻石都已经毁掉,只有琅琊刻石的残块幸存下来。
20世纪中后期,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学术季风携带着微妙的论述悄然渗透进中国秦文字研究领域。日本学术界以流存于其国内的明代安国旧藏《泰山刻石》宋拓本(含165字与53字两个版本)为据,刻意构建其为唯一完整的秦篆遗存这一学术叙事。这一论断不仅成为其篆法东传理论体系的基石,更被塑造为篆书正统性的终极依据。在此过程中,日本学界以所谓文化守护者自居,将中原篆法失传论这一学术命题转化为文化话语权之争的利器,其锋芒直指中华文明的文化根基。面对国际上对我国秦史和秦篆文字的质疑,面对日本文化界对我国秦篆研究的挑战,国家文化部紧急成立“中国秦篆研究组”,由李文放先生擎旗。自此,先后任中国秦篆研究组组长、中国秦文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的李文放先生带领 32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家学家、古文献学家、篆刻家历时23年集补、考据、论证、重书,完成了秦七刻石秦篆复原这一伟大的文化工程。以此向全世界发声:秦篆秦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在复兴秦篆、重书秦碑方面,中国占主导地位。
2024年,中华书局隆重推出《秦始皇巡游七刻石秦篆复原写本》。这部学术力作采用传统全宣纸线装工艺,分上下两册精制而成,无论在秦篆复原研究的学术价值上,还是在古籍装帧的艺术水准上,都堪称珍品。
中国秦文研究会名誉会长贾雪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向与会嘉宾赠送《秦始皇巡游七刻石秦篆复原写本》。
贾学阳将军指出,深入研究秦始皇七刻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两千多年前书同文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我们要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明记忆,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更能深刻理解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内涵,为传承中华文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秦文研究会党组书记巫民选在发言中系统回顾了研究会46年来的发展历程。他重点阐述了《秦始皇巡游七刻石秦篆写本》复原工作的历史背景与研究历程,指出这项工程历时多年,凝聚了数代学者的心血。巫民选从学术角度深入分析了秦七刻石的多重价值:一是作为“书同文”政策的重要实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二是展现了秦代书法艺术的巅峰成就;三是对当代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他强调,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互动研讨过程中,原新华社国内部副总编辑、新华网副总裁兼评论部主任徐兆荣首先肯定了巫民选书记的报告,并提到:秦刻石的复原,印证了“两个结合”的第二个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该成果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理念,中国秦文研究会的专家们根据几十个残字复原的秦七刻石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值得大力去传播和发扬光大。
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副局长、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李少青向中国秦文研究会赠送了书法作品,并重点从书法艺术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秦始皇七刻石作为“书同文”政策的核心载体,其复原研究具有三重里程碑意义,系统呈现了秦代标准文字在石刻艺术中的完整形态;为研究秦汉文字演变提供了关键坐标;开创性地运用了多学科交叉的复原方法。最后提出期待这一成果能推动秦代文字政策的深度解读,石刻文献的数字化保护,古文字与书法艺术的对话。
在捐赠仪式上,中国秦文研究会执行秘书长潘莉代表研究会接收了李少青副会长捐赠的书法作品。这件“书香中国 秦篆风华”主题作品既展现了古朴雄浑的书法神韵,又彰显了当代书法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潘莉表示,这份珍贵的捐赠不仅丰富了研究会的艺术收藏,更以秦篆风华的独特形式,诠释了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北京金彩旅游艺术图书馆馆长、中国社科院中国名家画院执行院长马可强从文化产业开发角度,针对书法艺术国际化传播,马可强建议:建立多语种研究平台,开展国际学术对话;策划秦七刻石主题巡展,运用联合国多种工作语言,开发适应国际市场的艺术衍生品,让这一承载中华文明精髓的书法艺术真正走向世界舞台。
原秦汉新城开发建设集团副总经理、秦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三战从文旅案例的实操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储冰峰教授在谈了自己的感受以后,即兴为大家解读了他所创作的《东方长歌·中国出了个》,引起与会人员的热烈反响。
中国秦文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红照在讲话中强调,研究会将持续推进秦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让沉睡两千年的古老文字在数字时代重焕生机。他表示将着力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体系,深入挖掘秦文字的文化内涵,完善学术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秦文化创造性转化。
最后,书香中国·北京坐标读书会与中国秦文研究会达成战略合作,读书会将一如既往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下去。同时北京坐标公司与早间传媒签订了创新联合体合作协议。创新联合体为早间传媒独创的2+1创新型合作路径,目的既为保护好、发挥好、整合好各自的优质资源也为大家同心同德共襄盛举打好了坚实基础。
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牙医学院院士储冰峰;
读书会全场活动由北京坐标杨成和董事长特邀嘉宾温泉先生主持;“秦七刻石秦篆复原写本”专题由中国秦文研究会执行秘书长潘莉主持。
篆写春秋,不惟竹简,功在金石,泽被千年,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意义非凡的“重现秦篆风华”专场读书会活动圆满结束。
李少青,1964年4月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旅游分会原名誉会长。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黑使馆政务参赞和临时代办、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外交部书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老书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外交部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三月三书社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艺术研究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会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理事会会员、华夏文化促进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北京泰龙书画院名誉院长、国家民族画院顾问等。自幼喜爱书画,6岁时在父亲李铎先生指导下临习欧体楷书,继而研习行书、草书、榜书,遍览古今书法名家碑帖及作品,尤喜王铎和李铎书体。多年来笔耕不辍,师古创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并获奖,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钓鱼台国宾馆、京西宾馆、驻外使领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华慈善总会、北京市档案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并被刻碑刻匾于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碑林、北京报国寺、北京八大处公园、北京检察博物馆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